【AI+检察】科技赋能高质效办案,红岗区人民检察院专题召开 “DeepSeek ” 研究应用动员会
时间:2025-02-24
来源:本站
作者:李大鹏、唐祖平
编辑:申召祎
录入:申召祎
审核:薛曼
为贯彻落实全市检察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2月17日,红岗区人民检察党组提出积极谋划、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新思路、新实践。2月20日,红岗区人民检察院专题召开DeepSeek探索应用研讨动员会,研究制定《红岗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学习并应用DeepSeek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启“DeepSeek+检察”的实践探索之旅。
研讨动员环节,该院检察长葛少禹紧贴检察实务,本着“小切口、可操作、易掌握”的思路,围绕检察办案、公文写作、检察调研等工作需求为检察干警量身定制了一堂DeepSeek实操应用动员培训课。葛少禹结合对DeepSeek的学习应用体会,向干警全面介绍了DeepSeek的基本原理、功能特点和操作技巧,详细讲解、演示了其在法律检索、公文写作、文书制作、新媒体作品等方面的强大性能,系统谋划AI技术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应用路径,提出检察本地化部署的方法路径,为打造"高质效办案"注入新动能。
研讨畅谈环节,各部门负责人结合条线工作,就“DeepSeek”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检察业务的实践路径进行了交流研讨,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领域就加强数据意识、应用人工智能提升工作质效进行了发言。
刑事检察部门:在审查起诉环节,利用DeepSeek快速梳理海量卷宗,提取关键证据和法律条文,精准把握案件事实,提高审查效率。同时,借助其智能分析能力,预测犯罪趋势,为刑事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在法律文书撰写方面,DeepSeek 可以根据案件信息生成高质量的初稿,不仅提高了文书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可为检察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民事检察部门:DeepSeek能辅助民事监督案件的办理,通过对类案的智能检索和分析,为监督决定提供参考依据,提升监督精准度。此外,在矛盾化解方面,运用其语言交互功能,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建议。
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借助DeepSeek对网络舆情和卫星图像等多源数据的分析,快速发现公益诉讼线索,如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问题。利用其智能评估功能,对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政治部:利用DeepSeek可在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个性化培训,根据干警的业务短板和学习需求,定制培训课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其数据分析能力,了解干警思想动态,为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供依据。在信息宣传方面,利用其创作能力,撰写高质量的宣传稿件,提升检察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办公室:可借助DeepSeek助力公文处理智能化,实现文件的自动分类、归档和检索,提高办公效率。
研讨总结环节,会议强调,全体检察干警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浪潮,以学促用、以用促智、以智提质,在司法实践中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一是要积极接受、主动学习。全院干警务必提升检察工作与人工智能融合意识,强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强度和深度,快速了解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法律监督工作带来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尽快从传统经验单轮驱动向数据智能和经验双轮驱动转变,成为既懂法律又通算法的“双栖检察官”。二是要自设场景、尝试应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合理规划数字检察实现蓝图,明确人工智能与检察业务融合工作任务清单,加强全流程监管,适时总结经验,确保每一项部署精准落地,训练和“投喂”出最契合检察特点的AI助手。三是要理性看待、遵循规律。法律推理的复杂性、伦理价值判断和检察实践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人工智能的辅助定位,机器推理不能代替检察官对案件实质性审查,预测不能复制检察官“情与法”的权衡,新时代检察官,需要兼具法律专业能力与技术素养,将AI作为“外脑”与参谋,提高工作效率,专注于需要经验、创造力和伦理判断的重要任务。四是要强化组织、促进成果转化。各部门要用好省、市检察院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结合红岗检察工作实际,通过业务与技术共同协作、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并重,不断推进人工智能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积极营造全方位的学习和应用的氛围,为检察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智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