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建议提案+检察建议”如何“汇”民声、“聚”民智、
时间:2023-03-01
来源:大庆市红岗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肖男 唐祖平
编辑:王秋懿
录入:王秋懿
审核:薛曼
【字体:大 中 小】
“我们小区门口的健身器材年久失修,老旧的器材零部件松动、使用灵敏度不够都是小病症,像太空漫步机已经缺胳膊少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2022年,政协委员为我们发声,又得到红岗区检察院的支持,小区内的健身器材陆续得到修缮,让我们老人有了可健身之处”。近日,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创业庄65岁居民王大爷欣喜地说。

王大爷的一番话,道出了创业庄类似处境的8个小区1万余户居民的共同心声。截至目前,这8个小区和公园的健身器材陆续得以修复、更换。
这是红岗区人民检察院探索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
2022年以来,红岗区人民检察院在大庆市率先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取得了三赢的效果:提高了建议提案的办成率,拓宽了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线索来源,推动解决了人民群众关注的一批实际问题。
整改后
当建议提案邂逅检察建议,
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红岗区创业庄是大庆“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发源地,所辖面积25平方公里,下辖平安、祥和2个社区,居民中老人占比80%以上,老人对小区和公园的健身器材使用最为频繁,但由于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的原因,导致60%以上的健身器材损坏严重,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健身活动,群众意见很大。
红岗区政协委员许亚东将创业庄健身器械破损情况以政协提案的形式予以呈现,红岗区人民检察院在对政协民生类提案进行梳理时,发现了该提案,尔后迅速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予以办理,并向行政机关发出一份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引起行政机关的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积极督促相关管护单位对公益损害问题进行了整改。

2023年2月20日,公益诉讼办案组针对健身器械开展了“回头看”,故障严重的健身器材进行了维修、加固和保养。经过专业人员的维护保养,损坏的健身器材重新“上岗”。看到破损的健身器材恢复了原貌,创业庄居民李大爷高兴地说:“小区的健身器材不再吱吱响了,我们锻炼起来更加安心、更加舒适,尤其是给老人健身带来了很多便利。”
同样,通过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推动问题解决的,还有辖区窨井盖缺失问题。2021年2月,区人大代表孟令华发现杏南街道红杏社区、怡园社区和天星社区存在问题窨井盖十余处,这些问题窨井盖有的张着“血盆大口”,有的被“偷梁换柱”,真实演绎了什么是“步步惊心”,遂提出《关于马葫芦井盖维护的建议》提案。
2021年5月,红岗区人大常委会到区检察院调研公益诉讼工作,孟令华代表在参观公益诉讼成果展览时,发现窨井盖缺失问题是检察院公益诉讼的范围,立即把杏南街道的问题提了出来,红岗区人民检察院在走访了解提案内容情况后,向行政机关制发了该院首份“四号检察建议”,并在时隔一年,对孟令华代表的提案开展了窨井盖“回头看”专项行动,现场召开听证会,切实以检察建议方式将代表建议扎实落实。
无独有偶,2022年,红岗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发现红城国际、红岗新城等小区的高层建筑存在诸多飞线充电的违法行为,对于高层建筑中的人身财产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该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向行政监管单位制发了诉前检察建议。由于该类问题容易“死灰复燃”,红岗区人民检察院以“关于切实规范小区电动车充电”的提案向红岗区政协提出意见,后被转化为九届一次政协委员提案,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推动辖区高层小区公共安全问题的解决。

2022年以来,红岗区人民检察院从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中挖掘公益诉讼线索20余条,转化为案件办理6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件,检察建议转化为政协提案1件,所涉及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当建议提案邂逅检察建议
实际效能如何?
2023年2月20日,红岗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红岗区人大、红岗区政协共同出台了《关于建立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的范围、转化程序、制度保障及互动交流等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初步构建了人大、政协与检察机关多元监督的新格局。
“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相互转化,不仅能够拓宽检察机关的案件线索来源,而且使检察机关在司法为民上更“接地气”,最直接地倾听社情民意,将建议提案转化为具体案件办理,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红岗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飞说道。
哪些代表建议可以转化为
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方案中规定:对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提出的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雄烈士权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定领域和新领域可能侵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区检察院转交。
方案中制度保障的第2条规定:“对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和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共同推动落实的事项,行政机关无客观原因而不按时有效落实,或有其他应予跟进监督而无跟进情形的,区检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区人大常委会可就此类事项采取专项工作评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进行监督。”
“效能就来自这里。”大庆市红岗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员额检察官杨洪敏分析道,“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后,承办单位如果不落实,将面临两个‘严重’后果,一是检察机关会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二是人大可以采取刚性措施进行监督。”
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遍看好这个“长出牙齿”的办法。
“现实中,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提出的不少问题得不到充分落实,对承办单位缺乏刚性制约措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建议提案转为检察建议后,如果不落实,就要起诉追责,这迫使他们不得不重视。”大庆市红岗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肖男说。
据悉,近年来大庆市红岗区人民检察院充分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益受损突出问题,结合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实际,从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宝库中,发掘出案件线索,从而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同时,从检察机关制发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中梳理出能够借助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合力推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提案,共同推动解决公益保护问题。“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落实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充分凝聚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检察监督的合力,实现‘1+1>2’的效果,不断推动新时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检察长葛少禹介绍。
如果您有食药安全、生态环境保护、
国有财产保护、公共安全、
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案件线索,
欢迎您通过
微信小程序“与众同行”的
“公益随手拍”
向我们反映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