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一分钟(29)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时间:2021-11-09
来源:大庆市红岗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秋懿
录入:王秋懿
审核:薛曼
【字体:大 中 小】

当年,红军在井冈山上严守纪律、爱护百姓的好作风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成长壮大的“制胜密码”。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回到1927年的井冈山,见证这段激昂壮阔的历史。
1927年,在向井冈山进军的过程中,毛泽东就注意到了工农革命军的群众纪律问题,并对队伍有所约束。但由于条件艰苦,又没有明确的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仍偶有发生。
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诞生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他要成长、要发展、要壮大就需要有铁的纪律来约束。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部队的纪律教育问题。
10月24日,工农革命军在荆竹山召开大会。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绿林武装搞好关系,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难以立足,也难以开展工作,为了和群众搞好关系,我给大家宣布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为什么把“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列为三项纪律呢?原来,部队在遂川大汾,遭到地主武装肖家璧靖卫团袭击后,战士们既疲劳又饥渴,当看见一块红薯地时,大家一拥而上,连泥带苗拔出红薯,就塞进嘴里咬了起来。毛泽东赶上来后,看到这一情景,很生气,忙问在场的几位干部:“你们经过了老表的同意没有?”连长曾士峨难为情地摇摇头。
由于季节的变化,农民地里种的不仅仅只有红薯还有其他农作物,所以就改成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攻打遂川县城。1月25日,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向部队宣布六项注意:一、还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1928年4月3日,毛泽东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合并向工农革命军作了宣传,并把“还门板”改为“上门板”。
由于当年红军战士作战条件非常艰苦,晚上没有睡觉的地方,于是就向老百姓借门板和稻草来睡觉,用完之后往往不能及时归还给老百姓,就算是归还,老百姓要在众多的门板和稻草中找回自己的也非常不易。于是毛泽东同志规定,门板不但要还,而且还要帮忙上回去,稻草不但要还,而且还要捆好放回原处。
“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的诞生,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做群众工作。寥寥几条,内容简洁明了,却从细微之处维护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所体现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正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到了1947年,“三项纪律、六项注意”正式发展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它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团结群众、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