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一分钟(30)云石山:万里长征第一山

时间:2021-11-18

来源:大庆市红岗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秋懿

录入:王秋懿

审核:薛曼

【字体:  
   

   1934年7月,正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硝烟四起,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原驻在瑞金沙洲坝的中央机关不断遭到飞机轰炸。当时云石山及其周边一带山高林密,便于隐蔽。为安全起见,所有中央领导机关便迁移至此,3个月后,也就是从这里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
 
   在瑞金城西19公里处有一座高不过50米的云石山,别看它并不高大,但这里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1934年7月至10月,毛泽东、张闻天曾在那里短期居住,并由此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这是一座平地凸起的小山,山中怪石林立,四面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石砌小道可以弯曲通行,而在山顶有一座古寺,那里原来是云山古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约有200年历史,门前有一幅门联,上联写云山日永常如画,下联是古寺林深不老春,门帘非常巧妙地将云山古寺四个字镶嵌在里面。
 
   1934年7月,为了安全起见,中央机关便由瑞金沙洲坝迁移到云石山。在这里,毛泽东与时任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两人常在屋后的一颗古樟树下促膝长谈,交流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张闻天原本是王明左倾阵营的一员,对毛泽东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他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在来到中央苏区以后,看到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受挫的根源,所以他对毛泽东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打下了关键基础。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更多的革命力量,1934年10月10日,中革军委在云石山发布了第五号命令,中央机关的领导齐聚在云石山的路旁,编入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与当地群众洒泪告别,踏上漫漫长征路。
 
   而这一别,也是林伯渠与老战友何叔衡的永别。按照组织安排,林伯渠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何叔衡则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临行前夜,两人依依惜别,何叔衡更是将他女儿编织的毛衣送给林伯渠。为表离别之情,林伯渠取过笔墨,作诗《别梅坑》送予战友。
诗的最后一句话这样说: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但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1935年何叔衡同志在坚持游击的过程中不幸被敌包围,选择了跳崖牺牲,实现了他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从云石山出发,中央红军向于都集结,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在那阴云密布、前途暗淡的历史时期,战士们始终坚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他们坚信“革命是有希望的,红军一定会回来的”。

大庆市红岗区人民检察院 邮编:150000
黑ICP备05000574号-2 大庆市红岗区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